利用高功率、高密度激光束(一般用104~105W/c㎡)對金屬進行表面處理的方法稱為激光熱處理。激光熱處理分為激光相變硬化(表面淬火、表面非晶化及表面重熔淬火)、激光表面合金化(表面敷層合金化、硬質粒子噴射合金化、氣體合金化)等表面改性工程,產生其他表面加熱淬火強化達不到的表面成分、組織及性能的改變。
激光熱處理為高速加熱、高速冷卻,獲得的組織細密、硬度高、耐磨性能好,淬火部位可獲得大于3920MPa的殘留應力,有助于提高疲勞性能。激光熱處理可以進行局部選擇性淬火,通過對光斑尺寸的控制,尤其適合其他熱處理方法無法處理的不通孔、沉溝、微區(qū)、夾角、圓角和刀具刃部等局部區(qū)域的硬化。激光可以遠距離傳送,容易實現一臺激光器供若干工作臺同時或單獨使用,易于采用計算機對
激光熱處理工藝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,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。此外,激光熱處理具有耗電低、變形極小,不需冷卻介質,速度快、效率高及無工業(yè)污染等優(yōu)點。
激光熱處理一般采用功率為千瓦級的連續(xù)工作的CO2激光,通常的激光熱處理實驗裝置見圖3-17。激光熱處理的關鍵設備是激光器,目前工業(yè)中應用最多的是500W級縱向直流放電CO2激光器。其性能如下:額定輸出功率為200~800W,光束直徑為4mm,發(fā)散角小于2mrad。
利用激光照射事先經過黑化處理的工件表面,使表面薄層快速加熱到相變溫度以上(低于熔點),光束移開后通過自激冷卻即可實現表面淬火硬化。用于激光表面淬火的功率密度為103~105W/c㎡。由于加熱工件的表面溫度及穿透深度均與激光照射持續(xù)時間的平方根成正比,因此當激光束功率及光斑尺寸確定后,通過改變激光束的掃描速率,就可以控制工件表面溫度與加熱層深度。
激光淬火的基本工藝參數包括激光器的輸出功率、光斑尺寸、掃描速度(或工件移動速度)以及材料對光的吸收率等。
激光淬火鋼件表層可獲得極細的馬氏體,合金鋼硬化區(qū)組織為極細板條或針狀馬氏體、未溶碳化物及少量殘留奧氏體,激光硬化區(qū)與基體交界區(qū)呈現復雜的多相組織。
激光表面淬火與高頻及火焰表面加熱淬火相比較,前者受熱及冷卻區(qū)域極小,因而畸變極小、殘留應力小,且由于無氧化脫碳作用,淬火表面更加光亮潔凈,從而可以在最終精加工工序以后進行。利用激光表面加熱淬火可改善模具表面硬度、耐磨性、熱穩(wěn)定性、抗疲勞性和臨界斷裂韌度等力學性能,是提高模具壽命的有效途徑之一。例如GCr15鋼制軸承保持架沖孔用的沖孔凹模,經常規(guī)處理后的使用壽命為1.12萬次,經激光處理后的壽命達2.8萬次。GCr15鋼制擠壓孔邊用的壓坡模,經激光處理后,可連續(xù)沖壓6000件,而按常規(guī)熱處理工藝處理后,最高使用壽命為3000件。
如果在工件表面涂敷硬質合金粉末,即可實現表面合金化。激光加熱的優(yōu)點是工件無需置于真空。表3-41所列為45鋼和42CrMo鋼激光加熱表面淬火的效果。
從表3-41可以看出,為了提高光能的吸收率,被加工金屬表面必須施行黑化處理,最好的黑化方法是磷酸鹽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