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我國不銹鋼研制和生產技術的發(fā)展,我國不銹鋼的技術標準在20世紀50年代的初期開始建立和發(fā)展起來。1952年我國制定了兩個不銹鋼標準,即重20-52《高合金不銹鋼、耐熱鋼及高電阻合金》和重21-52《不銹及耐酸各種條鋼技術條件》。這兩個標準共列有23個不銹鋼牌號,主要是Cr-Ni不銹鋼。依據這兩個標準,初期,主要是生產18-8型Cr-Ni奧氏體不銹鋼,如1Cr18Ni9Ti.隨后,根據我國化學工業(yè)發(fā)展的需要,又生產1Cr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鋼。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,我國尚未大量生產鎳、鉻金屬,為了節(jié)約鎳資源,只得開展研制或引進國外節(jié)鎳不銹鋼經驗的工作,并取得一定成績。為此,1959年對重20-52和重21-52兩個標準進行了修訂,合并為YB10-59《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》。


 YB10-59列有36個牌號,主要特點是增加了以Mn或Mn、N作奧氏體形成元素的節(jié)Ni和無Ni的鐵素體不銹鋼。該標準一直執(zhí)行到1975年,十多年中,對我國不銹鋼研制和生產技術的發(fā)展,擴大品種、提高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


 進人20世紀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,由于我國化工及國防等工業(yè)不斷發(fā)展的需要,加上煉鋼技術的進步,一大批新的不銹鋼種,如00Cr18Ni10 等超低碳不銹鋼、0Cr17Mn13Mo2N等無Ni的Cr-Mn-N不銹鋼、0Cr17Ni4Cu4Nb等沉淀硬化不銹鋼,以及1Cr21Ni5Ti等奧氏體-鐵素體雙相不銹鋼等,相繼研制或仿制成功,并陸續(xù)投入生產和使用。為了更好地適應生產和使用的要求,鞏固不銹鋼研制和生產技術進步的成果,在頒布YB10-59的基礎上,1964~1965年還制定了七個不銹鋼鋼材標準,包括熱軋厚板、薄板,冷軋薄板,熱軋鋼帶及鋼絲等品種。1970~1971年又制定了四個不銹鋼材標準,包括航空用冷軋薄板、專用和通用無縫鋼管等品種,并修訂了厚板和薄板標準。1972年又著手對YB10-59進行了修訂。


 根據冶金工業(yè)部的安排,1972年由冶金工業(yè)部標準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鋼鐵研究院負責組織,著手對各大鋼類進行鋼種及標準的整頓工作。1973~1974年相繼組建了各大鋼類及標準整頓專業(yè)組。不銹及耐熱鋼專業(yè)組迅即開展了清理整頓工作。經過兩年的努力,統(tǒng)計匯總了冶金廠的不銹鋼品種、產量、質量和技術水平,調研了新鋼種的研制開發(fā)情況,走訪用戶,廣泛聽取了使用要求及意見。在完成鋼種清理整頓的基礎上,提出了YB10-59的修訂草案,經廣泛征求意見,多次開會討論,通過審定,制定了GB1220-75《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》。至此,我國共有不銹鋼標準13個,包括65個牌號。


 為了貫徹關于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(簡稱“雙采”)的方針政策,1982年,根據治金工業(yè)部的安排,標準化研究所組織有關工廠和鋼鐵研究院就不銹鋼標準的“雙采”問題進行調查研究,征求意見。通過對美、日、德、原蘇聯等國家及ISO的有關標準分析論證,認為以日本JIS的不銹鋼標準體系為主,結合我國實際生產和使用的情況,根據現有的標準和水平,進行補充修改,建立一套新的不銹鋼標準體系,可使我國的不銹鋼標準水平有較大的提高,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。在這樣一個思想認識的指導下,不銹鋼標準“雙采”工作組在多次召開論證會,反復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,就鋼棒(坯)、鋼板、鋼帶、鋼絲四類產品提出了20個標準草案,1983年對這20個標準草案進行審定,新制定標準12個,包括冷加工鋼棒、鍛件用鋼坯、熱軋等邊角鋼、涂層薄鋼板鋼帶、熱軋鋼帶、彈簧用冷軋鋼帶、冷頂鍛鋼絲、惰性氣體保護焊接用鋼棒鋼絲、外科植入物用鋼棒鋼絲和薄板鋼帶;修訂標準6個,包括熱加工鋼棒(GB1220-1984)、熱軋板、冷軋板、冷軋帶、鋼絲、盤條等。共18個標準,其中國標17個,行標1個。這些標準在采用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,總結吸納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不銹鋼研制和生產技術取得的成績,初步建立起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我國不銹鋼標準體系。


 1985年以后,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(fā)展的大好形勢下,我國不銹鋼生產技術不斷取得進展。為了適應生產、使用和進出口貿易的需求,又對上述標準體系進行了調整和補充,陸續(xù)制定了不銹鋼復合板、鋼絲繩、機械結構用焊接管和無縫管、流體輸送用焊接管和無縫管、鍋爐及熱交換器用無縫管以及彩色顯像管用冷軋鋼帶等多個標準,并對GB1220-84及一些原有標準陸續(xù)進行了修訂。目前,我國已有不銹鋼產品標準33個,還有不銹鋼專用理化試驗方法國家標準13個,一個品種齊全、結構合理、水平較為先進的不銹鋼標準體系基本形成。